安徽网视-网上安徽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登录 / 注册
1
2
3
4
5
6
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社区 乡镇社区

追寻总书记“皖行”足迹 大胆创新“皖美”发展道路发布时间:2024-10-30    文章来源:

  安徽网视讯 10月17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省委书记梁言顺与省长王清宪的陪同下,探访了安徽安庆与合肥,考察了桐城六尺巷与合肥滨湖科学城。此番“皖行”中,总书记着重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及科技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并激励科研工作者“人生能有几回搏”。追寻总书记“皖行”足迹,深刻理解传承、创新与拼搏的内涵,满怀激情地踏上建设“皖美”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封书信仅为墙界争,退让三尺又有何难

  在改革的浪潮中,古老智慧亦能焕新颜。10月17日下午,总书记“皖行”的足迹首先踏入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桐城。这里流传着一则清朝康熙年间的佳话:张英家与吴家因宅基地边界争执不下,张英得知后,以一首“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豁达之诗,劝导家人退让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亦退让三尺,于是,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应运而生。“六尺巷”不仅见证了邻里间的和睦相处,更蕴含了“以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的中华传统美德。

  总书记在桐城考察时深刻指出,“六尺巷”是先人智慧化解矛盾的典范,应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其教育功能,促进社会和谐。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六尺巷的故事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得到了创新性应用,催生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这一工作法以“和”“让”精神为灵魂,通过“听、辩、劝、借、让、和”六字诀,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改革的征途中,六尺巷不仅是一条历史巷道,更成为了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古老智慧与现代治理的完美结合。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

  开放与自主,如同翱翔天际的双翼,携手推动国家这艘巨轮破浪前行。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这份辉煌成就,正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真实写照。

  在拥抱全球机遇的同时,我们深知‘核心技术’是国家的命脉,唯有自立自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坚持自主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成为我们迈向‘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总书记在合肥亲眼见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璀璨绽放,他勉励科研工作者要以‘人生难得几回搏’的壮志豪情,大胆创新,勇于突破。

  在通往‘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这句话成为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座右铭。他们在建设更加开放、自主的现代化道路上,以科研智慧为笔,绘制中国科技创新的壮丽画卷,用拼搏勇气为八皖大地的改革进程注入不竭动力,推动其持续向前,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开新河、拓新图,敢为天下先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每一次的“皖行”,都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新飞跃、新发展。在三次安徽考察之行中,总书记的目光始终聚焦于科技创新,他深刻感受到了安徽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在总书记的眼中,八皖大地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是战胜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面对前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安徽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攻坚克难,创造出经得起检验的新业绩。

  在10月18日听取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再次对安徽在科研创新方面的突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强调,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建设国家实验室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这不仅是对安徽过去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无论是科技创新的持续推进,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壮大发展,都深刻感受到了八皖大地改革的鲜明信号。

  恒心如炬映征程,破浪乘风逐梦行

  改革发展的壮丽画卷,是由一代代人的敢闯敢试、勇于创新共同绘就。在考察途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一张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顺应民心的好蓝图,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每一份实绩都将是广大干部群众心中不灭的印记。”

  考察结束后,众多企业负责人不谋而合,纷纷指出,在改革的大潮中御风前行,关键在于保持战略定力,深化内功修炼。这是面对现实挑战的明智抉择——从数量竞争转向质量比拼,价值链的跃升离不开长期的积淀与深耕。“着眼长远,夯实基础”,这一为政之要,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反复强调,更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展望未来,安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安徽将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奋力书写新时代安徽发展的崭新篇章。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行动,将科学的目标和美好的蓝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安徽力量。在这场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安徽将不负历史重托,不负人民期望,以久久为功的耐心和耐力,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许柯)


【责编:刘春梅】

更多 文化•旅游
更多 商会•协会
用户注册
x
账号:
密码:
姓名:
性别:
手机号码:
工作单位:
已有账号?去登录
用户登录
x
账号:
密码:
没有账号?去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