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安徽省书画院建院40周年作品展,在合肥久留米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主办单位省书画院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筹备,共展出50余位专职和特聘画家的108幅作品,工笔、写意、油画绘制的花鸟、山水、人物,是春夏秋冬的人文景致,是画家心中可观、可游、可居的家园,是新时代画家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展览持续至12月30日结束。
开幕式上,著名画家、省书画院原院长王涛说,书画院成立之初,条件艰苦。可以说,有成就的书画家都是从石缝中走出来的。40年来,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培养了很多画家。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宽松的环境;感谢新安画派先贤们竖立的画风,影响海派,影响扬州八怪,格调很高。
安徽省美协主席杨国新说,画院体系在美术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弘扬新安艺术精神,不断推出主弦律的作品,在关注当代艺术发展中做出了努力。
安徽省美协原主席、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张松说,从九十年代在全国刮起的“黄山风”到新世纪的“重走新安路”,安徽省书画院正逐步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期间,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画家,有郭公达、方贤道、王仁华等,既有传统底蕴,又有时代精神!画院40年成果的展示,是画院两代画家努力的结果。学术上为中国画界树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画家、理论家王佛生说,此次展览的作品品味很高。“黄山风”凸显了地域文化特质,新安画派的文脉在传承中有了创新。画家用开放的思想,并用艺术语言拥抱时代。
安徽省书画院院长刘廷龙说,安徽省书画院作为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的唯一书画专业学术机构,意味着整整三代人的奉献与倾注。不仅拥有一批优秀的艺术家,还创作了一大批丰硕的学术成果。书画院成立之初,以赖少其、萧龙士、孔小瑜、王石岑、韩美林等为代表的第一代画院人积极弘扬新安画派,借古开今,为书画院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王涛、朱松发、朱修立、黄永厚等一批有学院背景的第二代画院人,倡导学术引领,正本清源,扩大交流展览,在全国刮起安徽省书画院的“黄山风”,产生很大的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安徽省书画院领导班子积极谋划书画院的全方位发展,实践与理论并重,强调书画家的综合修养,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开展了“重走新安路”为主题的学术活动,并连续十年举办安徽历代书画名家如渐江、萧云从、李公麟、邓石如等个案研讨会。
记者获悉,近年来安徽省书画院的书画家们,在全国美展、全国画院展、全国书法展、北京国际双年展、文化部艺术节等重要展览中都有获奖和入选,并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中华家园工程、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重要课题的参与承担。
安徽省书画院自1979年成立以来,“以整体的艺术特色和美学趋向取得了当代中国画坛令人瞩目的实绩,使古人的笔墨遗产在新的形势下获得现代意义的与时代共振的新图式。”作为专业创作与研究学术机构,书画院立足安徽本土文化,放眼全国书画创作的学术前沿,积极参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创作出了一批既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又能反映时代精神优秀作品。
据悉展览当天,出版发行了《安徽省书画院建院40周年纪念特刊》和《安徽历代书画名家研究文集》,整体展现书画院的发展历史、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成果。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丁光清,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副厅长唐跃、安徽省民政厅原巡视员王佛生,杨国新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杨国新,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林,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谢宗军,著名画家郭公达、柳新生、龚艺岚等,以及芜湖、阜阳、滁州等地市画院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和展览活动。丁光清宣布展览开幕。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张煜主持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