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官庄坝镇官庄社区贫困户黄继民患有长期慢性病,常年需要吃药,干不了体力活,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到企业上班。为了尽快让他脱贫致富,村里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让他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也为家里增加了一份收入。
今年以来,全镇共开发护林员、保洁员、光伏巡逻员、公厕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312个,拿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80%,设立保洁员、宣传员、护塘员等临时公益性岗位139个,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公益性岗位上就近实现就业,改善了贫困家庭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家庭生活水平,助力贫困人员脱贫增收。改变以往的“给点钱”式的输血为“可再生”造血,激发贫困户的脱贫斗志,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公益性岗位,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获得劳务收入,增强了贫困户脱贫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公益性岗位不仅让就业困难的群众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还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梦。
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组织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者在家门口参与公共服务工作,在家门口上班,做到挣钱顾家两不误,使农村生态管护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更加整洁,邻里关系更加融洽,脱贫户家庭增收更加稳定。一个个平凡的公益性岗位温暖着贫困群众的心,并不断激发着他们稳定脱贫的内生动力。(王菲)
责编: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