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网上安徽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登录 / 注册
1
2
3
4
5
6
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社区 乡镇社区

砀山葛集镇:智志双扶斩贫根 幸福生活乐开怀发布时间:2020-11-16    文章来源:

  安徽网视讯 近年来,葛集镇在脱贫攻坚中高度重视“智志双扶”助推贫困群众实现彻底脱贫、持久脱贫的重要作用,通过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大力开展正面教育等方式,创新探索出扶贫扶志新模式,有效带动群众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技能培训长本领,群众身怀致富经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给钱给物不如给技术”,为助力脱贫攻坚,拓宽就业创业渠道,葛集镇结合镇情实际,积极开展诸如温室大棚油桃修剪嫁接、农村电商操作、缝纫剪裁、烹饪等技能培训,自2016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60余场次,培训12600余人。

有了致富技能,还需要帮助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围绕“实现掌握技术一门、稳定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目标,葛集镇以全镇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情况为依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摸底,准确全面收集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就业意向及培训愿望等信息,建立台账,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建档立卡户登记台账率达到100%。此外,全镇建成村级就业扶贫驿站6个,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特别是重点对辖区内的企业、工商户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多方位全面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扎实为需要就业的贫困家庭提供就业信息,积极推荐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目前,镇内高泰铝制品、昌海塑业、茂源塑业等多家公司招聘贫困群众500余人,人均收入每天150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通过成功举办各种技能培训,有力助推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至少掌握了一门实用技能,缺技术未培训的贫困劳动力实现清零,有效推动脱贫攻坚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积极转变。 

文明新风成时尚,奋发图强氛围浓

  近年来,葛集镇搭乘全县乡村振兴的快车,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平台,在全镇范围内营造“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向上氛围,为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葛集镇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同陋习,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通过举办“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儿媳”等一系列评比擂台赛,一批陈规旧习得到破除,全镇乡风呈现淳朴新面貌。按照内宣与外宣相结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融合、主题宣传与成果展示相穿插的工作思路,葛集镇精心谋划,创新载体,整合媒体资源,拓宽宣传渠道,汇聚全镇干群助力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通过组织镇文化站、镇内艺术学校等单位,充分依托农村大舞台,深入农村开展“脱贫攻坚巡回文艺演出”,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达到扶志扶智、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效果,受到群众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

  建立村级“爱心超市”,推行“文明风尚红黑榜”评选公示,充分利用爱心超市积分兑奖、利用“红黑榜”评选公示,以榜立规,以榜扶志,“红黑榜”就像一面面“会说话”的镜子,通过典型引领和榜样带动,村民们互鉴互学、比学赶超,营造出了“人穷志不穷”、崇德向善、奋发图强的浓厚脱贫氛围。

教育扶贫力度强,各方援手助脱贫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需要教育,教育是拔除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志扶贫中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葛集镇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创新帮扶模式,激发社会参与,先后组织开展一系列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帮扶活动,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教育扶贫中。2016年至今已组织动员1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资助活动30余次,特别是毛雷庄村帮扶单位淮北师范大学,先后为10余名贫困学子资助现金10余万元,极大地推动了全镇教育扶贫工作和励志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建立贫困家庭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各学校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帮扶贫困留守儿童,切实做到了“挂在点上、包在心上、帮在实处”。结合教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贫困学生进行帮扶,着重做好贫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关心他们的精神成长,注重他们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让贫困家庭学生的成长得到更好呵护,给予贫困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努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走出贫困的阴影。

  2014年至今,全镇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均享受了教育扶贫政策,无一名适龄儿童因贫辍学。全镇教育扶贫工作和励志教育活动开展成效显著,“读书摆脱贫困、读书改变命运”的理念在全镇掀起热潮。

培育发掘树典型,以点带面促提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增强贫困群众战胜贫困的志气,葛集镇充分挖掘镇内自力更生、主动战贫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鼓舞贫困群众斗志,以点带面提升群众想方设法脱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赵前进,葛集镇一名普通贫困户,也是高寨村家喻户晓的脱贫急先锋。2014年一场变故,让赵前进全家从原来收入可观的小康家庭变为了负债累累、生活困难的贫困户,顶着“贫困户”的帽子,赵前进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一次偶然机会,赵前进通过手机看到了河南一名贫困群众丢掉思想包袱、撸起袖子脱贫致富的报道后,“勤劳致富光荣、贫困落后可耻”的思想在他脑海猛然迸发,一度茫然不知所措的他对生活又重燃了希望。结合帮扶干部的帮助,通过扶贫贷款,赵前进对家里的老果园进行改造,借助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2016年赵前进收入便超过了万元大关,远远超过了脱贫标准,当年顺利脱贫摘帽,短短两年就甩掉了“贫困户”这顶帽子。自己脱贫致富的同时,赵前进还不忘帮助乡亲父老,他免费帮助经济状况较差的村民在网上售卖水果,组织人员帮他们包装、发货,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种植果树、修剪枝叶,如何对果树防病治病、施肥喷药,如何开办网店、拓宽销售渠道,等等。在赵前进自主脱贫先进事迹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实现了由“帮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迸发出巨大的战斗力。

  通过深度挖掘和广泛宣传,葛集镇涌现出脱贫急先锋赵前进、电商能手闫东记等一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正是他们的事迹,不断鼓舞着全镇贫困群众凭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达目的不言弃的拼搏精神,在脱贫致富道路上敢想、敢干、敢拼,依靠双手描绘出了脱贫致富的美丽画卷。(汪帆)


责编:文瑾

更多 文化•旅游
更多 商会•协会
用户注册
x
账号:
密码:
姓名:
性别:
手机号码:
工作单位:
已有账号?去登录
用户登录
x
账号:
密码:
没有账号?去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