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当前,脱贫攻坚正处于最后收官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已按下“快进键”,必须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
一是补强短板弱项。找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政策需求点,多渠道整合资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收官战,清运生活垃圾,清理农业废弃物,清洁沟渠塘堰,清除乱搭乱建,清扫乡村道路,全面完成“厕所革命”,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分类,建优路网,畅通水网,稳定电网,升级通讯网,建好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广场、村小组晒谷场等必要设施,加强政策统筹衔接,打好组合拳。
二是培厚阵地堡垒。推动扶贫“第一书记”与乡村振兴“红色头雁”工程相衔接、精准扶贫工作队与乡村振兴工作队伍衔接。以建强村党组织为抓手,推行“村居干部联网格、网格组织联党员、党员结对联群众”网格治理模式,大力培养一支党性强、懂技术、有担当的专业化后备干部队伍。积极激励农村党员对标看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发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一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宣传先进、倡导先进,把学习的标杆“立起来”。
三是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民技能培训,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有效解决谁来种地、谁来振兴乡村的问题。持续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本土能人回归田园,争当种养大户、销售经纪人。兴办生态农庄、农家乐,领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四是做大集体经济。解放思想、打开格局、专注产业,建立完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激励政策,用准用活集体经济发展引导基金,成熟一个奖补一个,逐步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大力发展资产经营型、资金入股型、城乡物业型、合作服务型、特色产业型“五型”集体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优先列入县级项目笼子,开辟立项、规划、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坚决打赢打好消薄攻坚战。
五是灵活就业渠道。落实支持就业扶贫“1+8”政策文件,坚持分类施策,对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实行挂图销号,通过省外输出、省内对接、县内务工等方式,推动贫困户就业“全覆盖”。对家庭情况特殊需要就近就业的贫困户,采取公益性岗位、农业基地打工、承包农田水面等方式拓展就业渠道。对年龄偏大、有劳动能力、外出务工相对困难群体,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园区企业吸纳一批。对年富力强、有职业技能的,在做好外出务工对接的同时,积极引导回乡创业,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范丽娜)
责编: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