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实录:
尊敬的新闻媒体朋友、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市扶贫开发局新闻发布会现场,非常高兴又跟大家见面。
首先,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个喜讯。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春夏秋冬”四季攻势全面推进年度任务落实,以“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对冲疫情影响。今年,我市剩余1.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也成为我市实现全面脱贫的历史性标志。目前,全市61.2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5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四县一区全部摘帽。
今年,我市参评“全国脱贫攻坚奖”再传捷报。泗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队长焦凤军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自2017年以来,我市先后两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两次荣获“贡献奖”、一次荣获“奋进奖”,是全省唯一连续四年获奖的省辖市,涌现出李娟、曾翙翔等一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我市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和明年重点工作。2020年工作,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聚焦责任落实,保持攻坚态势。我市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谋划工作的第一步骤、落实任务的第一要求、督查考核的第一内容,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等19次,深学细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决战决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落实“市县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行动,每周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创新推出领导包保乡镇、派驻县区督导和扶贫问题线索征集三大“硬核举措”,进一步压紧压实了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责任。
二、聚焦疫情影响,科学统筹应对。研究制定《宿州市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明确19项重点举措,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开展“就业创业攻坚月”活动,帮助16.41万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组织开展消费扶贫,认定扶贫产品640个,开设消费扶贫专柜449个、专馆116个、专区246个,销售扶贫产品16.36亿元;全面落实奖补政策,376家扶贫龙头企业和所有就业扶贫车间全部复产达效;为5万余名学生免费提供40G手机流量包,294名家庭特困学生更换手机,3月底如期实现就业务工、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滞销农产品、贫困户子女网上教学问题“四个清零”。我市贫困户没有一例疑似或确诊新冠病例,没有一户因疫情返贫致贫。6月底顺利完成直接关系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的各项工作。针对汛情影响,及时出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逐户逐人逐项摸排贫困群众受灾情况,全力抓好救助帮扶,全市未出现因灾返贫致贫现象。
三、聚焦重点难点,坚决补齐短板。一是着力抓好问题整改。将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成效考核反馈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以及自查的各类问题一体整改,一体推进。细化梳理出53个具体问题,确定228条整改任务。截至目前,53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并取得实质性成效。聚焦贫困县退出国家抽查反馈意见、省督查巡查、市际交叉考核和第三方监测评估反馈问题,采取硬核措施,全面补齐短板,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二是着力加强重点督办。制定《宿州市挂牌督战实施方案》,针对剩余未脱贫人口较多的27个行政村及所在的19个乡镇实施重点督办,推动政策、资金和人力向重点督办乡镇、村倾斜,27个重点村累计实施到村到户项目1.57万个。三是着力防止返贫致贫。印发《关于加强精准帮扶切实防止返贫致贫的通知》,建立动态预警监测机制。全面落实边缘户帮扶联系人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五防”机制联席会议制度,脱贫不稳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返贫致贫风险全部消除。四是着力强化兜底保障。深入实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持续提高保障标准,全市共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5.3万人,最低生活保障面4.91%。组织开展“三户一体”中困难群体集中摸排,精准落实综合保障政策,进一步织密织牢兜底防线。
四、聚焦精准施策,夯实脱贫基础。一是推进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实施到村产业扶贫项目385个、到户项目11.09万个,全市1219家农业带贫主体带动3.9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加强光伏扶贫电站运维,年发电总量达2.08亿千瓦时、实现收益1.82亿元。二是推进就业扶贫稳定增收。大力推广“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多措并举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累计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4.2万个,培训贫困劳动者3537人。三是推进教育扶贫全面覆盖。持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全面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1.63万人次,发放资助金7715.51万元。四是推进健康脱贫“有医有保”。打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组合拳,全面实行“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今年以来“351”政策保障贫困群众就医6.27万人次,“180”政策保障92.86万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人口27.27万人。五是推进住房安全保障到位。建立住房安全常态化动态监测机制,坚持“应改尽改”,完成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2935户,确保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六是推进安全饮水全面提升。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范化建设管理制度,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0处,供水可靠性全面提高,贫困户自来水实现“户户通”。七是推进易地扶贫常态长效。建立易地扶贫搬迁房屋质量后期管护和后续帮扶长效机制,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八是推进“双基”水平持续提高。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201公里,81个贫困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部竣工。优化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6大领域9项主要发展指标,其中6项指标已完成年度任务,其余3项指标稳步推进。完成61个建制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五、聚焦全面收官,强化攻坚保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一是资金投入再加强。全市共统筹投入财政资金34.18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其中扶贫专项资金18.72亿元。大力推广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新增扶贫小额信贷1.8万户、7.15亿元。二是项目管理再优化。科学建好、管好、用好脱贫攻坚项目库,2020年度安排入库项目5676个、资金39.08亿元。2021年谋划入库项目5160个、资金39.36亿元。三是帮扶合力再凝聚。深化驻村帮扶,全市所有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均按照不少于3人标准配齐配强;深化定点帮扶,严格落实“双包责任”,帮助贫困户制定并落实各类帮扶措施170.4万条、户均达7.3条;深化县域结对帮扶,市级领导带队互访4次,落实帮扶资金6000万元,建设扶贫项目101个;深化社会帮扶,扎实推进“百企帮百村”,新增150家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行动。四是作风建设再严实。扎实推进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清零清淤”和群众满意度提升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三查十看”推深做实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全面落实基层减负政策,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随着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官,乡村振兴将全面开启。2020年后,扶贫开发工作将从集中攻坚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转变,从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目前,我市“十四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规划正在谋划编制当中,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下步工作。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精准施策,动态清零,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坚持“四个不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进一步贯彻落实防范风险的各项举措,积极应对各类风险隐患,防止返贫致贫。健全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工作机制,通过相关行业部门筛查预警、乡村干部走访、农户主动申报等途径,实事求是确定监测对象,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不能等他们返贫了再去补救。
二、持续推动贫困群体增收致富。主攻产业就业,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积极引进和培育带贫效果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突出特色、立足长远选择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大力实施“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持续深入落实“四帮四促”措施,有效推动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加大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做大做强扶贫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带动就地就近务工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三、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全面衔接。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规划,明确后扶贫时代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举措。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攻坚政策,对政策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估,保持政策的相对连续性和稳定性,对脱贫攻坚期内原有支持政策进行完善调整,对相关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此,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扶贫事业的关心关注,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期待继续得到大家支持和帮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