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明智方能立志,立志才能行远。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党史,能够见证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坎坷崎岖却熠熠光辉的发展道路,更能感悟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艰苦奋斗、顽强不屈、求真务实、为国为民的不变精神。
时代在变,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百年未变。“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这是“初心之问”。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人民铭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土地革命时期,党实行土地革命,把中国大多数民众争取到自己的身边;抗日战争时期,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高举民族利益大旗,调动了各阶级的积极性;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政治主张代表了社会各阶层和民众的利益。在取得执政地位之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探索,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新时代带来新矛盾,面对人民生活,中国共产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世界减贫探出新路子。面对突发疫情,中国共产党更是将人民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筑牢抗击疫情“防火墙”。在快速控制疫情后,党中央又审时度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0%,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唯一增长的国家,2021年将实现8.2%的经济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疫后中国经济恢复全球领先,2020年中国GDP实际增速2.3%,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历史再次证明,面临考验,中国共产党总是能用实际行动,交出令人民满意、令世界称奇的答卷。
时代在变,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百年未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遥想当年,小小红船,承载了中华民族兴亡的命运,星星之火,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种子。为了中华民族复兴,无数共产党员艰苦卓绝、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稳定,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再看今朝,从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GDP仅466亿元。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之时,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国家发展振兴的重担,国富民强的梦想让无数党员刻苦钻研、埋头苦干,无畏从零起步,无悔奋斗终生。2010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今天GDP突破100万亿大关;从一穷二白到现如今,量子通信、特高压输电、高原铁路建设、超级计算机、人造生物角膜、新冠疫苗研发等多项技术世界第一,同时,用5G通讯技术展现“中国速度”,用北斗导航系统展现“中国精度”,用“解锁”深层页岩气田展现“中国深度”,用“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展示“中国高度”。历史数据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一次次的奇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之能,更展示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面对一次次极限挑战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盖世气魄。
沧桑百年,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每一步发展都铿锵有力,每一次跨越都振奋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个世界既充满机遇,也存在挑战。新时代带来新挑战,更加要求我们深学党史,明悟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应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奋勇前行。(蔡林)
【责编: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