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每天上午8点左右,家住灵璧县朱集乡星光村曹马庄的村民胡友俊家里都会过来十几个“亲戚”,有的身背乐器,有的手提锣鼓家伙,他们是自发前来参加排练泗州戏节目的文艺志愿者。
农家小院在冬阳的照射下格外温馨。随着欢乐的锣鼓敲起,悠扬的琴声响起,演员立即进入角色,扎实的唱功、娴熟的动作,将戏曲中的悲欢离合,演绎的淋漓尽致,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
“这不是马上就要到春节了,我考虑村里外出打工的到时间都回来了,就利用冬闲排练几场大戏,让乡亲们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再过把‘戏瘾’,活跃一下节日文化生活。”正在指导演员排戏、今年82岁的村泗州戏剧团团长胡友俊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胡友俊就参加了文艺宣传队,因扮演过李玉和、杨子荣等正面人物,被广大群众熟知。近些年来,随着戏曲文化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星光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和文化大舞台。于是胡友俊萌发了再次“出山”唱戏,传承“非遗”文化,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念头。2019年,胡友俊决定把村里13位老艺人组织起来,成立星光村泗州戏剧团,他自掏腰包10000多元购买了道具和服装,利用村里文化活动室和自家小院开展传统戏和现代戏的排练。现在他们已编排戏曲10多个,参加婚礼、开业、庙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演出30多场,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回馈社会,以戏献爱。剧团在开展商演的同时,胡友俊老人先后3次自掏腰包8000多元,邀请本乡凤祥泗州戏剧团和外乡剧团联诀演出精彩戏曲,让该村群众在家门口过足了戏瘾,品尝到精美的“文化大餐”。
“胡友俊这个人热爱唱戏,他宁愿‘倒贴’钱也要把戏唱下去,为的是给群众带来欢乐。他老伴是个‘戏内助’,只要唱戏花钱,二话不说,全力支持,这两年俺村老少爷们没少听他的戏。”文艺志愿者、73岁的老艺人赵后桂说。
为解决演员排练和午餐生活问题,胡友俊把戏班子“搬”到家中,天气暖和了就在院里排练,天冷了就在堂屋里排练。他自掏腰包购买大馍和菜品,让老伴当起“火头军”,做饭给大家伙吃。每天开起两桌,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说戏,其乐融融,俨然一家子。
眼下,经过反复排练,精心打磨,胡友俊剧团已经排练出《双拜堂》、《三卷寒桥》、《小姑贤》、《借年》以及现代戏《公婆怨》,民间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快书《尊老敬老谱新篇》《六中全会就是好》等节目,并已在星光村进行公开演出三场,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我们将创造条件,把胡友俊家庭剧团的民间艺人充实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多编排一些接地气、冒热气、拉人气的节目,在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让广大群众乐享‘文化暖冬’,助力乡村振兴。”星光村党总支书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马新杰说。(马东义)
【责编:耿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