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近年来,砀山县玄庙镇始终坚持“五个聚焦”,抓实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激发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聚焦组织建设,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源”。“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玄庙镇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标准化建设为重要抓手,完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任务。强化党员分类管理,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积极开展星级量化创评和民主评议党员,调动党员投身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组建非公党支部,强力推进“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积极探索支部带合作社,能人带脱贫户,抱团发展致富的发展模式,有效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聚焦人才储备,建好乡村振兴“蓄水池”。玄庙镇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着眼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大力培养一批能带富、善治理的村级组织带头人。换届后,35岁及以下37人,比换届前增加30人;大专及以上42人,比换届前增加23人。并通过引进来和带出去相结合,邀请农技专家到合作社、田间地头进行上门技术培训服务,帮助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实现农户变社员、社员变能手、能手变专家,把种植基地变为实训基地,不断提升农户的专业技能。
聚焦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加速度”。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着力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基地为示范、党员致富带头人为骨干”的产业发展体系。玄庙镇通过积极争取,引入资金和技术,因地制宜,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围绕“一果一菇一花”产业布局,重点打造“猕猴桃等水果、菌菇、菊花”三大产业。持续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和扶持力度,坚持“造血”与“输血”并举,“内力”与“外力”共振,实现乡村发展“两条腿走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广大群众发展产业,打通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渠道。同时依托水果、菌菇等重点优势产业,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及加工企业,推动农产品深度加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聚焦文化振兴,凝聚乡村振兴“精气神”。玄庙镇依托“农家书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边典型、道德模范作为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广泛宣传,积极营造乡风文明新气象。建立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8个,吸引返乡创业人员、乡土人才、文艺志愿者等组建18个志愿服务队,开展送学上门、文艺下乡等活动100余次,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小落细落实;建成18个村级文化广场,进一步夯实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为群众的业余娱乐生活增添活力,呈现人民安居乐业景象。
聚焦环境整治,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玄庙镇实行村级区域划分网格管理,以村民组为单位,通过党支部引领,以社会化购买服务方式,形成镇统筹、村收集、公司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格局,完善配齐配套设施,实现人居环境有效治理。同时,以文明创建为契机,突出示范引领,充分整合人力资源,完善长效管护机制。走村串户开展宣传、引导垃圾归类,累计清除占道经营90余户,清理垃圾死角200余处,更换破损、污垢垃圾桶240余个,开展“牛皮癣”清理活动十余次,彻底清除清占公共空间、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晾乱晒、占道经营、小广告等不文明现象,清除卫生死角建立长效保洁机制,确保辖区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通讯员任璐)
【责编:耿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