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侯口村位于砀山县唐寨镇东部,东与萧县毗邻,又被称为砀山的东大门。310国道横穿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1325户、4806人,下辖5个自然村,5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34人。村内现有耕地6500亩,其中果园面积4000亩,特色产业为早熟梨种植和辣椒制种。近年来,侯口村立足村情实际,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党支部牵头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蹚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 “新路子”。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14.6万元,实现了“空壳村”的华丽蜕变。
选好班子,育好队伍,为强村富民配强“领头羊”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强有力的班子和领路人。2018年,镇党委利用村“两委”换届之机,选拔出一批讲政治、敢担当、懂发展、会管理、善经营、能带动的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新班子给村级发展带来了新气象、新活力、新冲劲,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针对群众关心关注事项,抓好民主集中制、村民代表大会等制度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及时公开,村级透明程度高了、村容村貌美了、群众意见小了、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密切了,干事创业积极性涨了,侯口村党总支连续三年被砀山县委授予“五星级党组织”称号。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为强村富民把稳“方向舵”
村容村貌的改善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也树立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但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收入的问题。侯口村梨树种植面积4000余亩,其中酥梨种植面积近3000亩,是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随着酥梨树龄的增长,到了更新换代的瓶颈期,其成熟周期长、管理复杂、投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劣势逐渐显现,村内许多梨园几近荒废。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激活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成为了摆在村党总支面前的一大考验。经过积极探索,决定围绕本村早熟梨、辣椒制种等特色产业,由党支部牵头领办合作社,采取自主经营和入股龙头企业两种模式,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村企合作,示范先行,为强村富民激活“一池水”
为增强主产业效益,村党支部以镇“一村一品”特色打造为契机,引进了酥脆一号、秋月、皇冠等早熟梨品种,市场反馈较好。2018年,侯口村党支部与砀山润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345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40个酥脆一号早熟梨种植大棚和80亩秋月梨种植基地、150亩皇冠梨种植基地和占地50亩的新型苗木培育基地。村党支部以350亩集体果园和290万元上级扶持资金入股,集体占股52.5%。梨树品种的改良,不但缩短了管理周期,降低了经营成本,还通过早上市,错峰销售,实现了收入比传统酥梨翻倍。2020年,早熟梨挂果之后,村集体获得分红资金53.112万元。2021年,村党支部以8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45亩,规划建设高标准辣椒制种大棚,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合同订单”的发展模式,与辣椒制种企业在政策、资本、技术、劳务和信息方面进行合作,通过项目分红增加集体收入。
自主经营,“股”民齐心,为强村富民提升“内动力”
早熟梨品种的成功栽植,显著提升了村“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2021年,砀山县侯口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每亩地折合8000股(8000元)的标准,吸收210户村民携地入股,占股87%,村集体以120万元农业项目扶持资金和管理服务入股,占股13%,打造1000亩高标准秋月梨种植基地。合作社采取“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存储销售”的“五统一”经营管理模式,通过提供种植技术、打造特色品牌、定向销售等途径提高秋月梨销售价格,在确保社员水果销售价格不低于周边地区的前提下,按照所占股份给予社员利润分红。有效弥补了一家一户规模小、升级难的弊端,解决了树种改良、技术管理、产品销售等一系列问题。预计,进入盛果期之后,社员每亩土地可获分红收益1500元,村级集体也有100多万元的收入。
规范管理,利益联结,为强村富民织牢“防护网”
合作社在运营过程中,明确了合作社成员职责,党组织书记负总责,包村镇领导负责跟踪和监督,村监委负责对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管理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严防违纪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建立集体经济风险防控机制,健全完善民主决策、“小微权力”清单、集体经济负责人离任审计、集体经济项目审查审批等制度,切实筑牢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安全网”。同时,制定了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分配办法,规定总收益的20%用于扩大再生产和风险防控资金,20%用于补充村级经济组织运转经费,10%用于公共事务管理和发展公益事业的公益金,10%用于奖励对村级集体经济有突出贡献的人员,40%用于股民普惠分红。侯口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将村集体和群众通过股份合作紧紧扭在一起,建立了集体和群众利益共同体,改变了以往群众单打独斗的分割型致富模式,有效将村集体资产激活增值,也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群众利益。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员300余户,流转土地1400余亩,形成了1+1>2的强大合力。(王敏)
【责编:耿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