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萧县庄里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民生为本”的发展思路,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统揽全镇全面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坚持改革发展与创新,紧抓乡村振兴大机遇,按照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定位,依托背靠徐州市场、符离大道文化旅游发展轴、皇藏峪景区的辐射带动的独特区位优势,在土地规模经营上下苦工,在经营方式上创新举,努力营造“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集体经济发展美好画卷。
党建+合作社。随着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土地集约化经营工作不断推进,城阳村率先探索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经营模式,2021年9月成立萧县诚阳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22年2月14日,合作社第一次全体社员大会正式召开,会议通过了合作社章程、理事会、监事会、财务组等组织机构,合作社下设理事长、监事会、财务组等组织机构,其中理事会成员5名,下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监事会成员3名,下设监事长1名。财务组成员3名,下设组长1名。理事会根据需要,处理合作社日常事务,提议召开社员大会,对社员大会负责;监事会负责监督理事会、财务组工作,对社员大会负责;财务组负责合作社日常财务工作,对社员大会负责。
合作社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安徽立亭合作社合作经营,细化经营、管理、服务等分工,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实现土地集约化最大收益。合作社产生收益中,30%分配给社会化服务组织;20%作为发展基金,用于合作社扩大再生产;20%用于正向激励,奖励村干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其他经营费用;10%用于社员分红;10%作为风险基金,用于以丰补欠;10%用于公共开支及公益事业。
党建+品牌创新。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主要经营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红薯、油菜等农副产品,注册“萧河”、“萧香园”、“椿枫泉”商标,培育壮大了颇具庄里特色农产品品牌。因地制宜,在倒流河沿岸,以城阳东坡贡米生产及深加工项目为基础,发展土地集约模式,支持各类实体,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变水害为水利,发展水稻种植、莲藕种植、稻虾混养,同时植入白米山文化历史元素,打造倒流河“萧香园”东坡贡米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水稻附加值,将倒流河装扮成一条稻花飘香、莲荷相映的富民河,利用境内八座水库,谋划项目,做好水库衍生产业产品。大力扶持栾庄“椿枫泉”石磨生态面粉加工,依托绿色小麦生产基地,构建从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全闭环绿色环保运营,打造庄里生态面粉品牌。借助国家支持中草药发展政策机遇,拓展艾草深加工产业链;通过引进安徽立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实体,利用独特的土壤等条件,发展红薯种植,并且进行加工增值,打造庄里绿色粉丝品牌;通过争取乡村振兴资金,全力扶持陶墟、城阳、栾庄、高庄四村联建果蔬产业基地发展,建成庄里镇智慧农业产业园,倾力打造长三角重要影响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党建+环境治理。利用村内闲置的建筑废料及其他闲置乱堆乱放的材料,引导群众自觉在房前屋后的空地及腾出乱堆乱放建筑垃圾废料、杂物的空地上建设“四小园”。因地制宜,大小根据空地的面积及美观实用来确定,小围墙可以是石头砌的、可以是砖头砌的、可以是瓦块堆放的、也可以是多种建筑材料混合堆砌的,主要体现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小围墙砌好后,根据面积大小、座落位置、群众喜好来确定是种菜、或是栽花、或是栽果树、或是混合栽种。利用村内空闲地,因地制宜建设小游园。
党建+信访。依托村级44个基层网格,坚持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和信访苗头隐患排查制度,有效预防了不稳定事件的发生,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上交、解决在基层”。扎实开展“每周议访日”活动,认真梳理基层网格内的矛头性、倾向性问题,对排查出来的矛盾隐患和信访苗头落实责任分解、包保到人、积极化解、盘点销号;实行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
党建+和谐善治。以创建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文明单位为抓手,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健康向上向善的各类创建评比活动,推动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和谐家风的形成;通过道德评议委员会(乡贤工作室),发挥“乡贤五老”、社会名流、在外创业有成、致富带头人等作用,建立健全党群服务点,让乡贤在网格内发挥作用,收集民情民意,调解群众纠纷,服务群众需求,在最基层架起党建和群众一道连心桥,同时对反面人物、反面事件,定期开展道德评议,运用孝善文化和道德力量,约束和规范群众行为,引导群众自觉向上向善,通过法治、德治相结合,达到自我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党建+智慧农业。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连栋温室种植区、果树区、花卉园区、观光区、采摘区、日光温室区,已建温室大棚51座,连栋棚8栋、玻璃棚1栋,配备全热度钢架、外遮阳系统、内保温系统、四周保温系统、风机水帘系统。采用水肥一体化大棚技术,从寿光大棚蔬菜的发源地孙家集镇聘请蔬菜种植专业技术人员,种植黄瓜、苦瓜、番茄、七彩椒、豆角、茄子、千禧等。通过土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产品标准化等科学的方式,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智慧农业产业链,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农副产品。实行订单经营模式,与江苏好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由其负责产品销售。每年带动周边群众务工200余人,增加群众务工收入30余万元,经济效益按照约定,每年为城阳村、陶墟村、栾庄村、高庄村四个村村集体增加100余万元分红收益。(王紫玉)
【责编: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