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如果把全面从严治党比作一棵大树,则其根必深扎基层。基层干部、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治环境如同水、土壤和生态一样关乎这棵大树的落地生根。
要管好用好干部,为全面从严治党输送“源头活水”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需要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群众工作能力,并不是谁随随便便都能胜任,选好和用好基层干部直接关系到基层的稳定和发展,必须落实好“忠诚干净担当”要求,要把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承担责任,作为衡量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方面,真正树立“群贤毕至、见贤思齐”的良好导向,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现象,进一步彰显选人用人的好风气。要明纪律、严惩处,充分“过筛杂质”基层直面群众,压力大而诱惑也多,在征收拆迁、工程建设、信访维稳方面时有违纪违法现象发生,究其原因还是不讲纪律不守规矩,抵不住诱惑。从严管理干部,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于存在违法乱纪行为的严厉惩处,及时警示和纠正,情节严重应按程序剔除干部队伍,实现自我过滤、自我净化,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要建强基层组织,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实土壤”
组织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建强基层党组织,首先要选优配强基层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这个“领头羊”。党组织书记必须肩负抓班子、带队伍的重任,在工作中做好表率,同时注重合理优化班子结构,加强党员干部培养,贯彻落实执行民主集中制,形成团结和谐有合力的班子队伍。要严肃组织生活增加基层活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忙于事务工作,组织生活会走走过场,民主议事流于形式,往往易发生错误,引起群众矛盾。建强基层组织,必须要经常开展组织生活、党性分析,引导党员干部“除尘”,及时阻断不良风气的侵蚀。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始终按原则办事、按程序办事。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剂良药,做到既有红红脸、出出汗的严肃,又有加加油、鼓鼓劲的真诚,形成充满活力的党内同志关系。
要构建廉洁环境,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优良生态”
思想教育是建党、强党、兴党的生命线。在基层,一些党员干部或忙于事务性工作或忙于应付群众诉求,而忽略了党性锻炼,在党不言党,甚至带头传递负面言论,这些归根溯源还是思想上的问题、信念上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抓好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引导,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补钙壮骨”作为人生常态,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坚持深入改进作风。抓住了作风建设,就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点,就能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在基层,“门好进、脸好看、事仍难办”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紧紧盯住新变化新问题,研究解决措施,与不正之风作坚决的斗争,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抓好制度完善执行。全面从严治党,归根结底要靠制度。在基层,并不缺少制度,相反,条条框框的规定很多,但问题依然频现,关键还在于制度执行得不到位。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不能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
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是“神经末梢”,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始终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使党永葆活力、充满力量。(蔡林)
【责编:陈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