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网上安徽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登录 / 注册
1
2
3
4
5
6
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社区 乡镇社区

丁里镇张山头村:“庭院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发布时间:2023-07-21    文章来源:

   安徽网视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近年来,丁里镇张山头村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庭院产业,全面促进群众就近就业,推动乡村振兴。

  走入石塘自然村,农户的院落里不时传出机器运转和工人说话的声音,推门进去,几台机器上的齿轮正在飞速旋转,村民正忙碌着,加工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扫把半成品。村民边忙碌边说:“我们村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农户在自家院儿里加工扫把,特别有两家大型的扫把加工厂放了好几台加工设备,自己忙不过来还可以让附近村里的村民来帮工。”像萧县家齐清洁制品有限公司帮工就有60人以上,其中脱贫人口有20人左右,其厂长余得水是我村的致富带头人之一,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情,庭院加工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一个庭院就是一个加工点,如今,石塘村有近一半的农户在家进行扫把加工,月收入最低可达2000元以上。

  据了解,为了使村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大多数村民将土地托管给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经营,这样村民们从土地里腾出手来后,或进入企业就业,或发展庭院经济,或从事第三产业增加收入,充分发挥合作社统筹发展、资源共享的优势,通过统一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增强了农产品竞争力,提升了农业效益。周儒作为张山头村的脱贫户,家里有4口人,夫妻两人均是残疾人,儿子刚刚工作没多久,女儿正在上大学,家中的3宙地都承包给了合作社,他说:“因为残疾无法外出务工,现在我在自己家院里扎扫把,一年挣个7-8万元没问题。”

  据统计,像周儒这样从“专职农民”转型为个体加工户的村民还有不少,他们的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小作坊”式手工加工产品也远销省外各地,带动企业发展壮大。不仅如此,“土地托管+庭院经济”模式还为张山头村融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徐畅 郭文娟)


 【责编:耿莉】

更多 文化•旅游
更多 商会•协会
用户注册
x
账号:
密码:
姓名:
性别:
手机号码:
工作单位:
已有账号?去登录
用户登录
x
账号:
密码:
没有账号?去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