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有党员干部带头引领,要有人民群众支持参与,还要有乡贤能人群策群力。近年来,官庄坝镇朱李楼村的悄然蝶变中,村民自治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乡贤聚力装路灯,点亮家乡振兴路
“以前晚上出门都是黑灯瞎火的,现在装了路灯真好,再也不用摸黑回家了……”每当夜幕降临,村道两旁的一排排太阳能路灯都会亮起,把村庄照得如同白昼,沿路的群众都会情不自禁发出赞叹。“现在的朱李楼村纵横交错的10余条村道全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大家夜间出行更方便了,多亏了闫银河和陈林两位在外能人的大力支持。”正在散步的80多岁的闫爱彬老人感慨地说。
近年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官庄坝镇在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的同时,各级党组织注重发挥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引导群众和乡贤能人群策群力。面对村内路灯少,村民晚上摸黑出门不便,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村干部闫银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在村两委会上,他提出“乡贤认领”项目的想法,趁着村里在外能人临近春节回家探亲之机,号召在外成功人士、乡贤能人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常年在外经商的村民闫银河和陈林得知后,积极响应,捐赠的价值10万余元的260盏LED太阳能路灯。节前,村干部组织党员及青年志愿者加班加点义务安装,历时半月,全长近10公里,惠及村民近3千人,这些路灯不仅照亮了村民的出行路,也点亮了朱李楼村“治理有效”下的振兴路。
干群齐心修下水,共商共议解民忧
炎炎烈日下,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村民们正在加紧修建下水道,挖石头、铲泥土、铺管道……泥巴裹裤腿,汗水湿衣背。这是近段时间官庄坝镇朱李楼村民自发集资共同参与修建下水道的劳动场景。
据了解该村每逢汛期,由于排水不畅,道路经常积水成灾,严重影响村民的出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缺乏资金,这一老大难问题迟迟没有得以解决。为了响应村民诉求,解除村民的“心病”,办好惠民工程,村党组织本着“党带队、群自治、民共享”的治理思路,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筹措资金铺设下水管道。听说要修下水管道,该村党员、乡贤能人、群众主动捐款,没有捐款的群众也自发出义务工,加快工程进度。“此次共筹措资金8万余元,预计铺设下水道3000多米。”该村两委成员闫银路说。
“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乡贤助力,工作推进就是快,特别要感谢村里的乡贤能人,他们时刻情牵故里,反哺家乡,回报家乡,为乡亲们办了好多实事。如今,村内好几件久拖未决的大难题都得以化解,也反映了干部和群众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老党员谷爱军深有感触地说。
官庄坝镇党委书记房振说:“朱李楼村的悄然蝶变,正是以自然村党小组和网格划分为自治主体,让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落到了实处,让协商民主延伸到了基层末端,也夯实了基层党建工作底盘。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了,农村发展的动力激活了,乡村能人的正能量也释放出来了,涌现出了不少身边好人、爱心企业家,一股“见贤思齐”之风在全镇悄然盛行。下步,我镇将持续以乡愁为基因、乡情为纽带,进一步凝聚好乡贤能人力量,把乡贤能人“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发挥好乡贤能人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示范引领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新动能”。(李亚帆)
【责编:刘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