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四下基层”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等重大问题。“四下基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四下基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四下基层”更加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其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要求我们体察民情,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制定政策措施和决策要更好的符合群众期盼,做到上下贯通,“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做图虚名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群众得实惠。认真“做事”而不是“做秀”,“造福一方”而不是“造势一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改善民生民利,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四下基层”是工作制度、工作方法,更是优良工作作风和真挚为民情怀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是在人民中成长起来的、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领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他对人民的深情告白和铿锵誓言,充分表明从黄土地一路走来的党的总书记对人民的赤子深情。“四下基层”启示我们,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始终要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有清醒的答案,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通过心与心沟通、情与情交流,凝聚人心、掌握民意,汇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来为群众造福。
“四下基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要体现在执政理念上,更要体现在执政举措上。这就要求我们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基础上推出更多民生工程、实施更多惠民举措,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要求我们听民声、解难题,必须紧紧咬住发展第一要务,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切实增加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要着力实现美好向往,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饱含新期待,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通讯员 蔡林)
【责编:刘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