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今年以来,周寨镇人大聚焦乡镇中心工作,将移风易俗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兴改旧俗、培育新风的活动,为实现乡村振兴“凝心聚魂”。
破旧俗,减少大操大办。近年来,讲排场、好面子、搞攀比让“婚丧嫁娶”变了味……部分群众反映强烈、有苦难言,但碍于情面,无人愿意带头来打破这一旧俗。周寨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摸排走访,发现群众都不愿大操大办,但看别人出手阔绰,只能打肿脸充胖子。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周寨镇人大动员人大代表跑村入户,摸排各村红白事操办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经过充分讨论,制定完善了符合本村实际、群众普遍接受、便于实际操作的村规民约,打破攀比,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
树新风,降低人情负担。“乡村是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背人情债。”周寨镇人大组织推选处事公道、威望高、能力强的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组成红白理事会,帮助群众全程监督和操办红白事,广大党员干部和代表自觉立起标杆、做好表率。为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陋习禁办”。周寨镇人大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探索出了婚丧礼俗“1352”倡导性标准:只吃1天;不超过30桌;每桌标准不超过500元;随礼份子不超过200元。
促振兴,强化乡风文明。今年以来,周寨镇人大共成功劝告制止30余起大操大办的群众进行文明简办,为群众累计减负80余万元,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低调幸福的价值取向。同时,充分发挥阵地作用,依托人大代表活动室积极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建好管好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载体,整合镇村文旅资源,加快文旅融合发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民风淳朴、乡土情长,增强乡村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
移风易俗工作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实现方式,需要常抓不懈,治理陈规陋习更需要持之以恒。下一步,周寨镇人大将会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职能,为营造周寨镇崇德尚礼、健康节俭、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贡献人大力量。(庞富源)
【责编: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