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以文惠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至关重要。近年来,砀山县李庄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送戏下乡”“全民阅读”“非遗传承”等惠民活动不断向村庄延伸,一系列政策措施让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文化惠民工程好戏连台,“文化民生”品牌持续打响。
携手“非遗”,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砀山兰花印染技艺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清朝道光年间,李庄镇胡屯村村民胡玉民是胡家印染技艺的第6代传人,也是印染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庄镇积极探索推进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融合”的发展模式,在传承创新的同时,赋能乡村振兴。做好品牌文章,开展了非遗线上、线下宣传活动,组织非遗课程进校园、非遗展示进村庄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演讲,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非遗文化的传统魅力。积极组织非遗产品参展各级会展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让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活”起来;做好创新文章,培养产业融合意识,成立蓝印花布印染公司,不断提高印染技术,开发衍生产品,让老工艺绽放新光彩,用蓝印花布制作的床单、被面、门帘、桌布、包袱布、小儿肚兜、围裙、头巾、旗袍、唐装等日常用品深受当代年轻人的喜爱。
共读书籍,让全民阅读火起来。李庄镇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坚持将扫黄打非、理论宣讲、未成年人关怀等融入阅读之中,在阅读中用真情感染、用真理说服、用真实打动群众。坚持党建引领的优势,探索改进“亲子阅读”活动的方式方法,切实发挥阅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辖区青少年能够在“小家”中得到支持,以家庭的文明进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开辟“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区”等,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红色阅读分享会、“老党员讲红色故事”、“红色诗歌诵读”等形式,引导党员、发动群众,在书屋进行沉浸式学习,营造全民阅读浓厚氛围,不断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走进科普,让科学思想动起来。老年人防诈骗宣传、环境保护科普、应急科普……近年来,李庄镇不断丰富科普服务供给,织就辖区科普大网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高群众的科学文明素养。日前,李庄镇邀请阳光应急救援队共同开展“爱心妈妈”防溺水知识培训。活动中,工作人员以“汛期知识介绍、汛期防范措施、如何科学避险、急救措施”为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溺水的严重危害、常见的溺水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避免溺水事故和溺水后的自救技巧,旨在引导孩子们掌握自救互救的基本常识,筑牢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随后进行的防溺水安全知识问答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参与者们积极举手抢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防溺水知识。“如果遇到有人溺水,我们不能盲目下水施救,应该立即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一位小朋友准确地回答了问题,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
下一步,李庄镇将持续整合资源,创新活动形式,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做好“文化惠民”文章,提升文化品味,扩大对外知名度,促进群众精神文化素养的提高、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把文化惠民用“活”,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唐璇)
【责编:耿莉】